優點:路網通達性提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也建起封閉小區,看似為居民營造了便利的私人空間,但實際上也帶來諸多不便。
在陳艷艷看來,封閉小區的主要不便在于堵住了城市交通的微循環。
她說:“現在城市主干道面積很寬,但依然解決不了交通擁堵的問題,通達性不高。原因之一是需要繞著封閉小區走,道路末端集散性差。”
而街區的特點在于由城市主干道圍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網密度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就近配套。最常見的街區就是上面住人、下面營商,上面是私有空間,下面是商業空間或者公共空間,住宅與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個沒有圍墻的開放式社會。
“在國外,常見的獨棟樓宇都是四面街道圍合,出行比較方便。而且,街區可以將城市有限的道路資源全部利用起來,而非放在封閉式小區里閑置,這樣提高資源利用水平。”陳艷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開放小區變成街區以后,城市道路也將“變身”。《意見》提出,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
陳艷艷認為,城市道路并不是越寬越好,目前我國城市道路規劃都是從汽車出行來考慮,較少考慮人們步行的尺度,這樣一來,十字路口過街時間長,反而可能增加擁堵。
上述《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積極采用單行道路方式組織交通。加強自行車道和步行道系統建設,倡導綠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車設施,鼓勵社會參與,放寬市場準入,逐步緩解停車難問題。
缺點:安全隱患或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見》不僅原則上叫停封閉小區建設,而且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也要求逐步打開。
那么,小區變街區到底如何變,是否就是將原來的小區圍墻“一拆了之”?陳艷艷認為,開放已建成的封閉小區比較復雜,需要考慮周圍路網分布,合理分拆。
執行層面,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看來,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讓行人穿過去,接下來是自行車,管理也要跟上。
實際上,街區制也并非沒有缺點。例如,居住區樓下的車流增加,增添了交通安全隱患,同時加大了居住區的噪音干擾,會一定程度降低市民居住的舒適度和生活品質。此外,也有公眾擔心,小區開放后,安保問題怎么保證,公民的物權是否被侵犯?
陳艷艷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實行街區制是個系統工程,意味著居民出行方式、物業管理方式、社區治安管理方式都可能改變。推廣街區制,其它的配套措施也必須跟得上。”
陳艷艷舉例說,現在居民開車都很快,不僅在主干道,甚至在小路、紅綠燈口都不減速,未來在街區小道上,可能需要政府強制性限速。
“另外,我國除住宅小區封閉外,還有學校、政府機關單位、體育場館等多為封閉式,這些區域是否開放、開放程度等都還需要分類詳細規劃。”陳艷艷說。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封閉式小區并不多,占地面積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較厲害的是各類政府機關、高等學校和體育場館。如果打開封閉式小區的目的是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就理應從這類地方開始,不僅更具實際意義,還能給住宅區開放作好表率。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