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曼城和巴萨/足球欧联杯/曼城vs切尔西直播 - cctv足球在线直播观看

  • 將整治突破住房信貸政策的行為
  • 資訊類型:熱點關注  /  發布時間:2016-03-13  /  瀏覽:2045 次  /  

 周小川說,從人民銀行的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與儲蓄相關,儲蓄帶來投資,投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新的生產能力使GDP增長。雖然舊的生產能力將被淘汰,但總的來說存在增長潛力。”

 
  其次,就增長動力而言,周小川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將更多轉向內需,GDP增長的外貿依存度將逐步下降。針對中國外貿數據下滑的嚴峻形勢,周小川解釋道,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來料加工型企業的附加價值并未出現明顯萎縮,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也未大幅下降。不僅如此,“2015年我國出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還略有提高,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貨物貿易順差近6000億美元,國際收支統計數字5700多億美元,均有明顯上升。”周小川說。
 
  此外,易綱表示,城鎮化進程的繼續、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力的穩步提高及改革開放所釋放的紅利,也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來源。
 
  周小川表示,無需著急采用匯率政策來刺激出口,依靠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其他宏觀調控政策來支持生產效率、內需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不必采取額外的措施。
 
  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到底情況如何?周小川表示,根據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可以看到實體經濟的融資總量一直在穩步增長,2015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3%左右。
 
  人民幣匯率市場、跨境資本流動將逐步回歸理性
 
  針對人民幣匯率市場前段時間波動較大的情況,周小川回應道,由于大家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金融市場波動的擔憂,以及受歐洲、日本市場量化寬松政策和美聯儲加息政策的影響,匯率市場波動較大。“但市場終究會回歸正常和理性,回歸對市場的基本面分析。”人民幣外匯市場的均衡除了考慮市場情緒,還要看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
 
  與此同時,去年開始我國經歷了一定規模的資本流出,如何評價跨境資本流動帶來的風險?“從資本流出的結構看,流出的資本大部分是藏匯于民。”易綱說。所謂藏匯于民,即通過市場購匯的方式,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被企業、銀行、居民買走,變成民間持有。易綱認為,從整體來講,這種由市場優化資產負債表所產生的對美元的需求是有限度的,不會無限擴大。
 
  “此外,我們還應看到國內市場主體對外資產的增加,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對外證券投資和對外其他融資項目的投資增加了4000億美元。”潘功勝補充道。
 
  “未來我國跨境資本的流入流出將會保持在一個比較正常的范圍內。”易綱說,跨境資本流動正在收斂也反映在相關指標上。具體而言,結售匯逆差2月份比1月份減少約50%;涉外收支逆差2月份比1月份收窄約50%;外匯儲備的降幅也在收窄。
 
  房地產市場場外配資增加了金融風險,將開展清理整頓
 
  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較大,一線城市房貸升溫,房貸政策該如何執行?現在全國的房地產市場形勢概括起來說是總量過剩、區域分化、容量過多,7.2億平方米的庫存,70%分布在三四線城市,所以對于住房信貸政策來說,必須與全國房地產的形勢相匹配。潘功勝介紹,去年住房信貸政策調整遵循了以下三個原則:一是因地施策;二是市場自律,商業銀行自主決策;三是住房金融的宏觀審慎管理。
 
  周小川強調,商業銀行在住房信貸政策上要有自己的判斷,不僅要了解客戶的償付能力、金融風險,同時要使政策適應不同地方的變化,考慮住房信貸的可行性和風險。
 
  潘功勝介紹,目前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占整個貸款的比例大概為14%,不良貸款比例是0.38%,遠遠低于整體銀行業1.7%的不良貸款水平。1月份首套房的首付比普遍在35%以上,二套房實際首付比在40%以上,即使是調整后的20%最低首付比,從國際橫向比較來說,仍是比較審慎的標準。
 
  房地產市場的場外配資,包括房地產中介機構和開發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所從事的場外配資,也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和以P2P為主體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相結合,從事的場外配資業務。
 
  對此,潘功勝表示,首先,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自辦的金融業務沒有取得相應資質,是違法從事金融業務,而且還存在著自我融資、自我擔保、搞資金池現象。其次,房地產中介機構、開發企業自辦或者與P2P平臺合作開展的金融業務,其提供的首付貸產品,不僅加大了居民購房的杠桿,削弱了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金融風險,而且也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風險。
幫助說明 | 法律聲明 | 關于我們 | 收費標準 | 聯系我們 | 留言咨詢
南潯房產網 南潯信義房產中介地址:湖州市南潯鎮同心路374號 郵編:313009
傳真號碼:0572-3012656 手機號碼:13957259242 政府網:679242
網站客服QQ:27230214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72-3874444
浙ICP備14021343號-1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