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住宅,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商業地產的庫存比住宅地產更加嚴重。”
“據統計,我們商業地產的待售面積是2.7億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是4.5億平方米。一年的房地產銷售量12.8億平方米,當中11.1億平方米是住宅,只有1.7億平方米是商業,從待售面積來看,住宅占比遠遠小于商業地產,但是庫存當中35.7%是商業地產,這個比例很高。過去講泡沫化、同質化、邊緣化,其實還有過量化、庫存大,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顧云昌說。
而萬達金融集團總裁曲德君對商業地產擁有的更多的是信心。“商業地產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出現項目集中、規模大、速度快的現象,與市場需求不均衡,商業項目運作周期長,多年集中放量與行業自身發展都有關系,也與市場經營環境變化有關。但是從總體情況看,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商業設施消費供給與消費需求的匹配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不能因為短期的調整和局部的問題而懷疑整個行業的發展。發展過程當中產生的問題,需要在發展過程當中消化和解決,商業地產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與會專家與企業代表紛紛對商業地產“是已經進入寒冬,還是將迎來春天”的問題各抒己見。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表示:“商業地產未來兩年會進入深冬。”王耀介紹,這個結論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去年國內GDP增速是6.38%,創25年來最低;第二,我國的進出口增速從1979年到現在平均數是16%,但去年為7%;第三,國內消費指數從2001年到2014年平均增長15.4%,去年僅為10.7%。
“從數字來看,今年的情況也并不理想。我們過去靠互聯網拉動,但互聯網增速這幾年下降的速度比我們想像得要快,傳統的商業增速在減緩,互聯網增速也在減緩,靠什么拉動?未來中國真正的出路在哪兒?我認為在于增加居民收入,也就是在中國服務業還有巨大的空間,尤其是在生產和生活服務業方面。比如成都的遠洋太古里,百盛春熙店,模式非常好,但這些畢竟只是商業地產領域里的鳳毛麟角。”王耀說。
對于2016年的行業發展趨勢,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認為,從“互聯網+”走向“商業+”是個值得關注的重大變化。之前,商業地產業界普遍把困難歸結于電商,對于自身運營方面的問題認識不足,對于電商沖擊的應對總體也處于被動式。現在覺醒過來之后,業界應當開始找尋新的方向,以商業為主導而不是以互聯網為主導,積極地向“商業+”方向探索。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