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北京已有68天沒有經營性土地供應。過去兩年,北京的商品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完成率均不到64%。一面是巨大的供應缺口,一面是涌動的市場需求,在“地王”的刺激下,分析人士認為,恐慌情緒已經開始醞釀。
巨大的缺口
即便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天之內出現3宗“地王”的情況也不多見。2010年3月15日,北京的“地王”紀錄曾在一天內三度被刷新,但40天之后,調控樓市的“新國十條”便出臺,“一天三地王”被認為是招致樓市調控的重要導火索。
今年5月5日出現的三宗新“地王”,單價創下區域新高,含金量雖不及上述情況,但其背后的動因同樣不可忽視。
北京前一次有經營性用地交易還是在今年2月26日。據北京市國土局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僅成交經營性用地8宗,建筑規模約107萬平方米,除去保障房和自住型商品房,純商品房建筑規模僅90.5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幾乎腰斬。
若拉長時間軸來看,北京的土地出讓情況同樣堪憂。根據亞豪機構統計,2013年北京房地產用地完成了供應計劃的156%,是近5年來唯一超額完成計劃的年份。2011年和2012年,計劃完成率分別為77.21%和60.89%;2014年和2015年,完成率為63.62%和60.57%。
隨著去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升溫,庫存也在不斷減少。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的數據,截至5月5日,北京商品住宅庫存(期房+現房)為68414套。按近6個月的月均成交量計算,去化周期僅8.6個月,已經處于8-10個月合理庫存的下限。
土地供應也出現結構性缺口。根據中原地產統計,2015年北京共成交46宗居住類用地,有25宗地塊的純商品房用地單價超過3萬元。在這其中,單價在3萬-4萬元的有12宗,4萬-5萬元的有4宗,5萬元以上有9宗。
按照行業慣例,當土地單價超過3萬元時,產品需要做成高端住宅才可獲得合適的利潤。也就是說,去年北京供應的土地中,有近半數將以豪宅形式呈現。再算上配建的大量保障性住房,北京中小戶型商品房面臨嚴重缺口。
這也不難理解,在5月5日出讓的昌平區兩宗地塊中,出現這樣的規定:“除建設保障性住房外的剩余居住規模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需達到70%以上”,即“70/90政策”。
“解套”難題
在上述“地王”出爐的當晚,就有北京開發商指出:“接盤俠”來了。因為按照業界估算,這三宗地塊的價格“超出預期”。
以昌平南邵為例,目前在售洋房類產品的最高售價在3萬左右,明顯低于兩宗“地王”的成本價。大興黃村的土地價格,同樣高過同區域的大部分在售項目。這種“面粉貴過面包”現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已屢見不鮮。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按照這三宗土地的成本計算,未來房價成本將超過6萬元/平方米。
從歷史上看,北京此前的多數“地王”項目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實現“解套”。但就這三個項目而言,難題似乎并不容易解決。
如上所述,土地單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需做成高端住宅才可盈利。而“不超過90平方米”的戶型,顯然是剛需和改善型住房的需要。被設限的兩個昌平區地塊將面臨極為尷尬的局面。
張大偉測算,按照要求,昌平的兩宗地塊將合計建設89327平方米的小戶型房源,按照戶均面積80平方米計算,可以供應1100套小戶型產品。但按照上述測算的價格,這部分小戶型未來售價預期都將在600萬以上。顯然超出了剛需的能力范圍。
北京某房地產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此前房企應對“70/90政策”的手段可能重出江湖。
具體而言,開發商可能將相鄰的房屋“打包出售”,或采取“買一贈一”、“買一贈二”的方式。購房者可自行或委托開發商打通隔離墻,并將其改造成為大戶型房間。
此外,開發商還可能將這類項目切割成單套面積30平方米甚至更小的“超小戶型”,從而降低總價,以期“薄利多銷”。
在“70/90政策”出臺伊始的2006年,前一種方式曾大行其道。如今,這種政策仍然不受歡迎。上述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北京樓市的供需結構已經走向扭曲,這無助于調整市場。他還認為,只要供不應求的基本面不變,這類項目“肯定有辦法解套”。
“買漲心態”再起
在“地王”刺激下,市場主體的心態確已發生微妙變化。
按照慣例,“地王”出現后,周邊的二手房業主往往會進行提價。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詢問上述兩地的中介機構獲知,截至當周周末,這兩個區域的二手房尚未出現明顯漲價,但業主的態度轉變為“先不著急出手”。
上述房企人士也表示,“地王”周邊的新房項目,也可能會推遲開盤,從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他表示,由于土地等成本大幅提高,房地產企業的整體利潤正在被攤薄。因此,開發商十分樂意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來謀取利潤。且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做法早有先例。
購房者的心態也在變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北京多家中介門店了解到,從春節前夕直到今年4月初,中介門店迎來了購房者咨詢和成交的高峰期,成交價格也在此間出現一定上漲。但由于此前的過度透支和“去杠桿化”帶來的心理影響,這種情況從4月中旬開始出現一定回調。
但需求潛力仍然存在。鏈家地產褡褳坡門店的一位業務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其接受到的咨詢來看,購房者仍然具有購買意愿,只是對價格較敏感。
有分析人士指出,購房者普遍具有“買漲心態”。“地王”的出現往往被視為房價上漲的信號,進而出現一定恐慌情緒。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