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重原因,一些保障房項目“先天不足”,空置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而已經入住的群眾也因生活不便頗感“鬧心”。有群眾坦言,政府建保障房本是好事,別因為配套措施“掉隊”,讓暖心事打了折扣。
在一些地方,因為部分保障房項目選址偏遠,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滯后,影響了入住率和舒適度。
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部分公租房項目中簽家庭反映,交通不便是困擾他們的最大問題。冠山花園居民柳道元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出行要步行20分鐘才能到公交站。居民肖紅萍說:“愛人生病常去醫院,由于交通不便,看病比較困難,所以全家到現在還沒有搬過去住。”
由于地處城郊,電動車成為冠山花園居民出行主要方式。居民李軍說,小區內還居住著一部分殘疾人,他們也要依賴電動助力車,卻面臨電動車無處存放、缺乏充電設備等問題,希望配套設施能加以改善。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不少地方,保障房的選址建設由市中心向周邊逐漸擴散。對保障房的開工建設,上級部門有統一的時間節點,建得太遠往往配套設施跟不上,而建在市中心就沒有空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房屋征遷工作,所以只能折中選擇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區域。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