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人”小董,就是這樣的人之一。在北京打拼7年,小董的月工資已經從3000元翻到了1.5萬元。但這并不影響她繼續在東三環的一個老舊小區里與人合租。
“省下租金去看電影、看畫展,去喝喝下午茶,買點衣服化妝品,這才能讓人感覺自己是漂漂亮亮活在城市中的,住的房子有什么要緊?”小董每個月花在這方面的錢有8000多元,遠遠超過自己的租金支出。但正是這樣,讓她感覺自己“活得更漂亮”。
降比例 減少支出已是大趨勢
在《歡樂頌》中,就算是家中有“底兒”的關雎爾,也要為攢不下錢、向父母伸手而發愁,租金成了壓在幾個年輕姑娘身上的“大山”。但在北京,租金占到收入的比例,其實一直在下降。
無論是合租房、群租房,還是膠囊公寓、極小戶型公寓,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省房租。來自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住宅租賃平均價格為每套4453元,同比上漲了7.2%。但實際上,房租占月工資的比重從2010年以來連年下滑,已經從67.5%降到了59.6%。這也就意味著從大數據上看,工資的漲幅已經跑過了房租。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這11年間,北京租賃市場交易量漲了470%,且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在市場月租金套均價方面,同樣是這期間,上漲了128.3%,年均漲幅超過了8%。
相對應的,2005年至2014年北京地區的月工資從2473元上漲到6463元,這意味著這十年里面工資總漲幅達到161%左右,年均漲幅超過了10%,超過了市場月租金套均價漲幅兩個百分點。
“北京讓人有奔頭。房租低對年輕人太重要,有時候少了一根壓在身上的稻草,也許他們就有了繼續留在北京奮斗的勇氣。”10年前住在地下室里,如今已經成為一家服務金融企業的公關公司高管的吳女士說。
北京每套房中至少要住3人
任何一個業內人士都能說出,支撐房租不斷上漲的重要因素是北京人口數量一直在增長。截至2015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2170萬。
與此相對應的,是市場上由官方統計的600余萬套存量房。
如果將這兩個數據一對比,就會發現,每套房中至少要有3人;如果這3人都是租客且并不屬于一個家庭,則會被定義成“合租”。
在5月6日的國新辦吹風會上,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住建部對16個外來人口比較多、租房需求比較大的城市做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出租的以中小戶型為主,50平方米以下的占75%左右,合租比例達到了50%。因此,住建部推出一系列增加存量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允許改造房屋。
雖然值得向往,但是住在合租房里,就能上演《歡樂頌》嗎?
在北京,沒有一家機構能說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在合租,有多少房屋接受合租;而相應的,因為太多人“合租”而變成“群租”,出現各種安全隱患,北京市曾經從多個渠道出臺制止和打擊政策,希望降低因群租而產生的火災、盜竊、房屋安全隱患數量。
而如果以年齡特征來區分的話,在所有的北京租房人群當中,80后已經成為目前租房人群的主流,且不斷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我愛我家統計的數據顯示,相比2005年,2015年30歲以下的租房人群的比重從32.2%提高到了55.7%,尤以30歲以下的人群占比變化最大,而30歲以上的租房人群隨著成家立業,購房改善生活,在租房市場的比重逐年走低。
“年輕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相對薄弱,這也是我們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一位城六區中的居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
而住建部的消息一經發布,雖然傳出了明顯的增加供應量有可能降低房租的利好消息,但包括中介機構在內的多個部門,都傳出了希望政府劃清“合租”、“群租”區別的聲音。
同時,對于在一套房內增加出租間數的試驗一直在進行。各地以出租房屋為業務的中介,正在主推“N+1”模式,也就是除了“N居室”以外,用隔斷多隔出一個房間,然后再根據不同房屋的面積、朝向、是否有單獨衛生間等情況,定下不同租價出租。
“這其實是打擦邊球。我們希望政府也能明確更詳細的政策,比如消防、防疫、個人隱私等方面要有最基本保障。細化到有鎖、有通風、有消防通道等等。”一位大型連鎖中介機構的副總裁說。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