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曼城和巴萨/足球欧联杯/曼城vs切尔西直播 - cctv足球在线直播观看

  • 房產稅亟待正本清源
  • 資訊類型:熱點關注  /  發布時間:2016-07-15  /  瀏覽:326 次  /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郝如玉近日表示,有關征收 房地產 稅的法案仍在起草過程中;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則預計房地產稅法最早將在2017年底前通過;而中國社會科學則在近期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2016中期)報告》中建議,在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開征房地產稅。

  有關房產稅的不同版本也在民間流傳。有人計算,100平方米的房產一年要交5000元,也有人說一年要交11萬;有人說免稅面積為每人20平方米,也有人說是60平方米;有人說房產稅主要是幫助地方穩定 財政收入,逐步取代“土地財政”,也有人說,這是為了調節財富分配、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等。

  事實上,上述有關房產稅的內容,近10多年來就沒有斷過。“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60項改革任務中的一項,相比之前“穩步推進”、“適時推進”等表態看,本屆政府對房地產稅制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更大。現在,需要正本清源的是,房產稅究竟用來干什么?本源看,組織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和經濟結構是稅收最主要的功能。

  國際經驗顯示,從建設公共財政、回歸服務型政府來看,以房產稅為主的財產稅的優勢最突出。自1998年開啟“房改”以來,盡管土地財政在補缺政府收入、支持城市建設上功勛卓著,但也引發了一連串負面效應,比如“經營城市”激勵與服務型政府漸行漸遠,投資驅動型依賴阻滯經濟轉型,資產泡沫帶來系統性風險隱患,城市“攤大餅”擴張帶來沉重債務等。我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下半場”,城鎮戶均住房擁有超過1套,新房開發空間“見頂”全面制約“土地財政”的可持續性。另外,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加上我國成本優勢減弱,出口自2012年以來連續4年半下滑,而制造業“去產能”全面提速,傳統工業對稅收的貢獻降低。同時,城市化率超過50%以后,人口進城速度減緩,過去年均2000萬的農業轉移人口未來會降至1000萬。

  基于土地財政式微,傳統的來自工業的流轉稅制難以承受重負,地方政府必須要探索新稅源。當前,城市化也已進入“下半場”,即服務業主導的都市圈時代。一方面,未來新增轉移的1.7億至2億人口將向三大都市圈為主的區域轉移;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既有人口也將向服務業為主、收入水平更高的都市圈遷徙。未來,至少有2億人進入三大都市圈、4億人進入到規劃的20個都市圈。

  人口集聚,生活和生產服務業要大發展,而都市圈首位城市(京滬穗深)、副中心(寧杭蘇等)現代服務業前景更可觀,比如金融、物流、互聯網、文化創意、商貿旅游等。服務業主導,必然意味著民營私營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增長更快,而不是過去工業主導下企業(特別是國企)收入增長更快。而且,城市化和房地產快速推進了20多年,城鎮居民已占到了近60%的份額,居民財產和資產擁有快速增加,比如房產占據了居民財產70%的份額。

  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對 GDP貢獻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此后兩年,第三產業貢獻繼續擴大。由此,過去以流轉稅為主的稅制自然要向以所得稅和財產稅為主轉變,這不僅是為地方政府開辟新財源,更是我國財稅改革和公共財政建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個稅改革(從分類計征向綜合計征轉變),房地產稅制立法及土地到期續期、不動產統一登記等法理和技術基礎上的改革和攻堅相繼展開。這都在明確無誤地顯示,以所得稅、房產稅為主的財產稅的新稅制正在形成。

  除財稅改革外,調節收入差距、經濟結構是開征房產稅的動因之一。發達國家三大縮小貧富差距的稅——房產稅、資本利得稅和遺產稅,至今我國無一征收。在城市化“下半場”和服務業大發展時代,居民收入差距空前擴大,主要就表現在財產和資本收入上。但現有的個人所得稅已無法發揮調節作用。未來,在“三期疊加”趨勢下,貨幣寬松不變,全國資金尋求避險地,京滬穗深、寧杭鷺蘇集中了全國30%的優質公共服務,人口吸附能力有增無減,房價漲勢難擋。去年以來,熱點城市房價暴漲、住房“豪宅化”,就在于上述原因。

  因此,熱點城市(特別是京滬穗深)迫切需要提速房產稅。一方面,為來勢洶涌、愈演愈烈的投資保值型購房需求降溫,并通過房產稅的調節作用,將人口和購房需求疏導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以經濟手段促進都市圈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房產稅,將都市圈化過程中巨大的空間溢價收入預算化,并反哺為都市圈內教育、醫療、就業、文化、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降低人口進城成本,釋放外來人口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促進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構建內需社會,完成經濟轉型。

  這么看來,房產稅的定位,應是在財富調節稅缺失的情況下,基于存量財富重估的、具有累進性質的資本利得稅。當然,開征房產稅,也是以經濟手段取代行政手段,控制熱點城市樓市泡沫化傾向。

幫助說明 | 法律聲明 | 關于我們 | 收費標準 | 聯系我們 | 留言咨詢
南潯房產網 南潯信義房產中介地址:湖州市南潯鎮同心路374號 郵編:313009
傳真號碼:0572-3012656 手機號碼:13957259242 政府網:679242
網站客服QQ:27230214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72-3874444
浙ICP備14021343號-1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