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緊是松?
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6屆年會期間,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房地產開發)投資趨緩會造成政策的兩難選擇”:政策放松可能導致熱點城市房價再度反彈,收緊則會給宏觀經濟“穩增長”帶來壓力。
作為宏觀經濟的“穩定器”,業內專家認為,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回升對“穩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去年年底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跌至1%的歷史低谷后,今年這一數據一度出現明顯反彈。不過,投資數據在沖高后持續回落,1-6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下降至6.1%。
房地產后市如何,要看政府是否有新政出臺。聶梅生認為,如果沒有新的政策干預,那么整體樓市仍會繼續趨緩。
另外,聶梅生注意到,M1(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與當前的房價呈現出高度的正相關。這意味著大量企業持幣待投,而房地產行業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領域。很多企業甚至將土地當做保值增值的“硬通貨”,這也加劇了當前土地市場上“地王”頻出的狀況。
拿地去一二線還是三四線?
迦南資本創始合伙人李曉東在博鰲論壇間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風險也是越來越大。
房企對是否拿地和在哪里拿地都愈發謹慎。一二線城市雖然銷售活躍,但“地王”頻出,“面粉貴過面包”的情形層出不窮。據中原地產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出讓單宗土地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地塊有219宗,其中109宗溢價率超過100%。拍下“地王”意味著有項目可以開發,但也同時必須承擔“地王”帶來的資金壓力和風險。
房企要不要創新轉型?
隨著行業利潤率的持續走低,賺錢越來越難的房企近年來出現蜂擁轉型的趨勢。很多企業都在擁抱互聯網,或者試圖進行多元化發展,新的營銷模式、業務領域不斷涌現。但實際上真正“創新”成功的企業寥寥無幾。
鏈家副總裁陶紅兵在此間表示,創新是一個偽命題。什么是創新?應該是創造新的價值,不是新的噱頭。
面對來自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型中介服務商的沖擊,陶紅兵表示更相信傳統的中介服務模式,并認為互聯網平臺不可能取代門店。“最近一些互聯網平臺的中介服務機構就沒動靜了”,盲目創新可能缺乏生命力。
房地產稅何時推?
十八屆三中全會早已提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但近期有聲音認為,房地產稅一旦全面推行,會削弱“去庫存”的效果。因此在庫存壓力減輕之前,應該放慢房地產稅全面推廣的速度。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在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三四線城市正在艱難去庫存的過程中,這一階段可能需要3-4年的時間。因此,官方涉房政策不會輕易冒險。
不過,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則認為,應該加快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
賈康指出,房地產稅作為一種地方稅,在走完立法程序之后,可以選擇先后實施,區別對待。在一些房地產市場熱的一二線城市,可以選擇先行實施。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