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商業、住宅、工業地價分別為3715元/平方米、6809元/平方米、5662元/平方米和771元/平方米,價格環比增長率分別為1.29%、0.62%、1.95%和0.71%,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3%、2.47%、5.73%和2.47%。
國土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以來,宏觀經濟運行穩中趨好,在房地產銷售市場回暖和基建投資拉動下,全國土地市場總體呈現“總量穩定、區域調整、價格上行”的運行態勢。其中,全國房地產用地市場仍處于大周期持續低迷后的“修復期”,當前地產市場供求整體上仍處于“弱平衡”階段,但不同層級城市表現各異。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土地出讓面積和成交價款出現“雙增”,超七成省份價款增長。上半年,全國土地出讓面積和成交價款分別為9.15萬公頃和1.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加0.1%和24.8%,而去年同期二者降幅均超過30%。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2個省份土地出讓價款同比增加,浙江、安徽、海南、廣東增幅較大,其余9個省份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房地產用地供應持續回穩,部分城市出現過熱現象。”該負責人介紹說,自2015年“330新政”以來,房地產市場寬松政策持續不斷,全國重點省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需求持續釋放下大都有所復蘇,房地產用地供應也呈現持續回調的特征,同比降幅不斷收窄。上半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4.56萬公頃,同比減少2.9%,其中,住宅用地供應3.07萬公頃,同比減少3.8%,房地產和住宅用地供應降幅較一季度均有所收窄。
7月27日,上海浦東新區祝橋鎮中心鎮區核心區G-10地塊以88億元總價成功出讓,溢價率285.8%,成交樓板價33023元/平方米,刷新了今年以來上海土地拍賣的單幅土地總價記錄。
事實上,近期,南京、合肥等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出現房屋銷售火爆現象,土地市場進而出現連續高價成交的情況。究其原因,上述負責人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在貨幣寬松政策影響下,房企的融資成本下降,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在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土地出讓收入成了政府階段性創收的主要來源。此外,部分國企迫于行業整合壓力,也促成了過度競爭拿地的局面。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關注宏觀經濟發展態勢對土地市場的影響,一方面要關注宏觀調控政策變化對土地市場運行的影響;其次,堅持“供需雙向調節”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基調;另外,堅持分類調控,提高房地產市場管控的有效性。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地價走勢的變化與當前宏觀經濟背景及不動產市場狀況基本吻合。一方面,國內經濟總體平穩,但結構性調整和階段性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在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二季度全國地價總體水平溫和上行。
“另一方面,在房地產市場領域,除個別城市政策收緊外,全國政策基調總體寬松,流動性充足,購房需求集中釋放,帶動了二季度住宅地價的加速上漲。”趙松進一步預測,三季度全國地價整體保持溫和上升的態勢,房地產市場持續分化,升溫或回暖的城市范圍向三線熱點城市擴大;一、二線前期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有所回落,地價漲幅略有放緩。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