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則P2P借貸額度將設上限的消息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來自網貸之家和澎湃新聞網的消息均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即將發布,與征求意見稿不同的是,《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金額應以小額為主,并明確劃定了借款人的借款上限——在單一網貸平臺,個人最多借款20萬元,企業法人最多借款100萬元。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暫行辦法》應該會很快出臺,基本上已經確認了會增加這樣一條關于借款上限的規定。如果該規定嚴格執行,對行業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不過,正式文件沒下發之前,還不確定是否存在變數。
同一法人最多借款500萬
據記者了解,《暫行辦法》規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借款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這絕不是捕風捉影”,一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收到的消息已經基本確定會有這么一條規定,但是在具體的限額上當時并沒有確定。關于借款限額的規定,業內其實一直都有討論,本以為去年出臺的征求意見稿會有,但是當時里面并沒有明確提出這一條。
此外,深圳地區一位P2P平臺總經理也表示,基本上是已經確定會有(限額)這一條規定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銀監會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曾提出,網絡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并且,“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機構的單筆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額上限,防范信貸集中風險。”
廣州地區一位P2P平臺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這樣的規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互聯網金融的定位就是和傳統金融有所區別的,監管層的目的就是讓其做“普惠金融”,而不是和銀行去競爭,如果去做銀行現在做的事情,這個新興事物就沒有意義了。
從風險控制方面來考慮,防范風險過度集中,對機構和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
眾多平臺面臨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暫行辦法》規定的限額來嚴格執行,對行業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這個規定對很多平臺應該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前述深圳地區P2P總經理認為,按這個規定,現在的很多業務都做不了了,比如贖樓、房貸抵押以及部分車輛抵押等,很有可能會超過這個限額。此外,很多的小額企業業務可能也做不了。
記者發現,除了大單模式比較知名的紅嶺創投以外,其他多家國資或上市公司系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項目或多或少也有超過《暫行辦法》限額的情況。
比如國資系的開鑫貸,熊貓金控旗下的銀湖網,深圳市高新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 天源迪科 、 沃爾核材 、 科陸電子 、 海能達 、 興森科技 等22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創辦的鵬金所, 金一文化 、 萃華珠寶 等公司旗下的珠寶貸等平臺。
上述較為知名的平臺中,紅嶺創投曾以億元大標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就在上周,紅嶺創投發布的關于福州2號特標項目的融資公告顯示,該項目融資額為1億元。
而開鑫貸最新發布的商票貸“DK160819038018”,融資金額為317萬元;銀湖網8月19日最新發布的一個直投項目融資額度為500萬元;鵬金所和珠寶貸超過500萬元的項目也不少。
前述廣州地區P2P平臺負責人認為,現在一些做大額標的平臺必須要調整,互聯網金融的未來肯定是彌補現有金融體系的不足,其業務模式從大額向小額調整也是未來的趨勢。
事實上,很多原來做大額標的平臺也在慢慢轉型或者開始發力一些其他業務。如紅嶺創投今年上線分期樂購消費金融平臺,人人聚財也已轉型做車貸業務。
“如果限額規定真的下來,平臺只有調整自己的業務了。”前述深圳地區P2P總經理表示,但也不排除有平臺將來會尋找一些新的方法來繼續做(大標)。目前來看,限額的規定究竟如何實施也還是一個問題,畢竟現在各家平臺的借款信息并不透明,較難監管。
雖然監管層一直在倡導P2P平臺信披透明化,而且關于信息披露的各種要求也越來越多,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出臺并實施統一的網貸信息披露制度。
前述廣州地區P2P平臺負責人則認為,《暫行辦法》這個限額的規定,如果真要執行起來也不難,可能會在這個規定之前先出臺信息披露規定。可以想象的是,P2P平臺未來是要將相關的信息進行上傳和披露的。這樣一步一步來,應該是可行的。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