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租購同權”成為網絡新熱詞。本月廣州出臺租賃新政16條,最受關注的是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保障租購同權”,遂引發業界和社會熱議。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李然博士對此表示,搭建購租同權平臺,以立法使得房東和租客雙方處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和享有同樣的權利,這是推動購租并舉,實現“住有所居”的切實有效的途徑。
他表示,從包含16條新政內容的《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細則看,雖然目前“租購同權”僅限于保障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學的權益,仍未突破戶籍、人才綠卡、積分等硬性門檻,但“租購同權”是在住房領域實現公共服務權益均等目標所邁出的第一步,是租賃市場發展和房地產居住屬性回歸的旗幟,其意義十分深遠。
“租購同權”是公共服務權益均等第一步 眾所周知,公共服務均等的出發點就是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李然認為,從房地產改革來說,公共服務權益均等是承租人與出租人的房屋使用權益均等的重要內容,其最直觀的,不擁有房屋產權不再成為獲取公共服務權益的障礙。他曾在美國等考察房地產,在美國承租人與業主享有均等權益。以就學為例,美國公立中小學(含1年幼兒園),完全免費,就近入學原則并不以是否擁有房屋產權為劃分。買不起學區房并不等于進不了好學區,在好學區租房子,憑租約同樣可以入學。
公共服務權益均等的另一層含義,是對于承租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美國統一住房租賃法》對于出租人納稅和承租人補貼,房屋出租硬件和維護,以及租約等租房領域的各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條款。其基本原則是從根源上保證承租人的居住權,以及由此而延伸的出租人的廣義公共服務權益均等。
反觀我國,住房政策偏重“居者有其屋”,公共服務權益與房屋產權掛鉤。這次廣州明確提出“租購同權”,具有革命性,其深刻含義就是公共服務權益與房屋產權分離。通過公共服務權益的強化,賦予租賃行為在居住層面的合理性、科學性和經濟理性。雖然當前廣州的新政尚無法突破戶籍等制度層面的約束,但卻是邁出了具有開創性的第一步。
促進房產流通進入新的階段
房產流通,是在交易過程中實現房產的使用價值和投資價值。不外乎買賣和租賃,即將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轉移,或將房地產使用權零星出售、分期出售。還有抵押,將房地產抵押給銀行或信貸機構,從而取得貸款。
李然表示,房改這些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功能演變為買賣交易,交易產權,買房似乎成為華山一條路。房價反映土地價格、房產產品素質、經濟發展狀況等。實際上,交易還應該體現在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益上,這便是進入了租賃范疇。
綜上所述,租購同權是將產權與公共服務權益分離,實現公共服務權益的均等。換言之,在租購同權之前,租賃價格與公共服務權益無關。之后,租金應該是房產使用價值的直接體現,與房產價格有直接關系的同時,還應該包括公共服務權益的部分。
租購同權,公共服務權益均等后,房產的流通將進入新的階段。這表現在:第一,房產交易價格與租金的定價機制將趨同;第二,公共服務權益的均等會導致租金價格的提升,租售比將有所提高,一些發達國家租售比在3.4%-8%之間,我國還有上升空間;第三,短時間內租賃市場發展對交易價格不會產生顯著影響,但公共服務權益均等一定會在長期內削弱購買需求,租購同權才能保證租賃對交易價格實現制衡。
實現“租購同權”的四點建議
誠然,要實現租購同權需要逐步探索。目前增量租賃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而存量物業領域推進租購同權必然面臨實際的障礙和壓力。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我國住房租賃市場的出租人主體是持有個人產權的散戶,像一線城市上海,自然人出租的市占率為90%以上。政府持有產權的公共租賃住房,從事托管經租的企業不擁有產權物業,而所占市場比例均有限。
產權歸屬的不同,如何體現購租同權,保證產權人最大權益的同時,保障承租人公共服務權益的均等,并實現最大化的市場效率。李然博士提出五點思考:
第一,租賃性用地的確立。這有助于在產權與公共服務屬性相關聯的層面,從源頭上實現公共服務權益均等。如政府主導的公共租賃住房就有條件在政府所屬公共服務資源上,對承租人實現權益均等。上海最近首批公開推出的位于張江和嘉定新城的兩幅全租賃性用地就是這方面的一次探索。通過對租賃住房,乃至相關公共服務的統一規劃,必然有助于實現租購同權。在租賃經營企業角度,實現租賃性土地的市場化運作,開發商進入持有租賃經營領域,將不僅有利于改變當前租賃經營企業的“二房東”模式,也將有利于在公共服務資源提供的角度實現市場化和權益均等。
第二,實物補貼與財務補貼的并行。公共租賃住房、租賃企業的經租物業在租賃市場所占比例不高,而在未來公共服務權益均等化的愿景下,租賃住房供應的不足將更加顯現。實物補貼的方式將一直存在,即政府主導公共租賃的供給仍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美國等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經驗也表明,財務補貼更有助于促進人口流動,實現公共服務的自然選擇,進而實現權益上的均等。同時,財務補貼的關鍵是在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形成資金的流動,進而促進市場交易的規范化和活力。而從計稅的角度,對于租賃的集中運營進行鼓勵,也是成功經驗。
第三,REITs成為租賃運營融資新途徑。公租房領域的企業代建政府管理批租模式,租賃企業的二房東模式和大量散戶出租人出租管理的模式,是當前租賃市場運營的三大主流。REITs不僅可以作為融資的新途徑,更是促使社會投資租賃性住房和實現租賃住房產業分工的新途徑。
第四,私有性公共服務資源作為必要補充。公共服務資源的稀缺是造成當前享有權益不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就學為例,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公共服務享有權益的不均等。鼓勵私人機構進入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領域也是發達國家的一貫做法。私人公共服務資源源頭上切斷了房屋產權、居住地與享有權益之間的聯系,這也更有助于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促進權益均等。
第五,企業的主導。美國住房租賃市場的市場化水平非常高,根據各類租賃住宅享受政府租賃補助的情況看,88.1%的租賃住宅單元未享受政府租賃補助,而占總量11.9%的享受政府租賃補貼的租賃住宅單元中,還有許多也并不是由政府投資、運營的公共住宅,而是由私人(包括個人或企業)持有并經營的市場化租賃住宅,其租賃補貼采取承租人享受住房券、房東享受各類稅費減免等形式。因此,即使采取保守估計態度,全美租賃住宅中,市場化運營的單元占比應在90%以上。在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房屋產權的確立使得企業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導。因此,未來公共服務權益的均等化,也必將使得企業在租賃市場中實現主導。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