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理論與實踐主題論壇
4月3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主辦了“健康建筑理論與實踐”論壇,行業權威專家從健康建筑研究現狀、行業評價標準、空氣質量研究、健康園區規劃要求、健康設計、技術體系和健康校園案例進行了演講。
中國科學院吳碩賢院士講:在推進綠色建筑的工作中,尚須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且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世界上有兩門學科與人類的健康最密切相關。一門是醫學科學,它涉及人類身體內部的健康;另一門則是建筑科學,或就其廣義而言,即人居環境科學。它是構筑最接近人體的人類棲居環境,從外部來保障人類的身心健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醫學科學與建筑科學是最重要的民生科學。重視這兩門科學,自然也就最能體現科學技術“以人為本”的宗旨,最能體現使科技成果惠及人民大眾的根本出發點與目的。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城市,居民絕大多數時間在室內度過,因此,首先要關注室內健康環境的營造,從室內空氣品質與室內物理環境出發。吳院士呼吁更多的科研技術人員投入到建筑物理與城市環境物理問題的研究中,關注有利于人類和其他生物健康成長與生活的建成環境的營造。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清勤副總經理講健康建筑的發展是人們追求健康生活、貫徹健康中國戰略、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現有的與健康建筑相關標準有英國、美國、健康住宅15項指標、美國、法國《健康建筑建造指南》和中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等。我國的評價標準以融合性、引領性、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為原則,收集整理53家權威機構,65位專家的252條意見編制而成,開創性的整合了全裝修、綠色建筑要求、室內空氣質量高要求、室內空氣質量表觀指數、廚房空氣污染物專項控制等亮點條文。目前,中國健康建筑評價標識有23個項獲得,項目所在地包括: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天津、浙江、安徽。在推進健康建筑產業發展和國際化方面,健康建筑聯盟已開展多項行業活動;承擔國際“綠色解決方案獎”中國區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并助力中國石油大廈獲得2017年國際健康建筑解決方案獎第一名;與丹麥國際聯盟簽署推動健康建筑產業發展MOU。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寅平教授講我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中空氣質量控制理念和所處國情與發達國家不同,應采用創新研究思路,構建適宜的質量控制理論,解決四大問題:控什么?控多嚴?如何控?控制效果如何評價?同時,在這方面仍存在一些重要問題有待研究,譬如:健康建筑的CO2濃度低于1000ppm是否應該加分?我國顆粒物控制是否應該分區?健康建筑不是防病建筑,什么空氣可以使人更健康?人對污染物暴露是否有適應性?
此外,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綠色建筑工程設計院的朱鴻寅院長、上海朗詩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楊柯副總經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的張崟院長、上海朗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劉軼晨總監,也分別從綠色健康園區規劃、健康建筑設計與實踐、居住建筑健康建筑技術體系、健康校園設計等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
健康建筑理念自2017年首次提出,隨即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本次,國際綠色建筑盛會中,“健康建筑”再次成為大會焦點、亮點,可見行業社會對健康建筑及其理念的強烈需求及持續關注。
- 熱門樓盤展示》》
- 推薦出售房源》》
- 最新資訊》》